展覽:數字化點亮美好生活!
以巴黎盧浮宮為設計靈感,配以紅黃藍綠色彩搭配,整體呈現結構化、塊狀化的數字科技感展館,承載了“數字化面料設計、3D服裝設計、虛擬場景、針織虛擬仿真軟件、柔性供應鏈、數字化色彩測量等紡織服裝全鏈數字化端口應用展示,為紡織服裝生產型、品牌型、貿易型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升級解決方案。
內核:讓多彩非遺賦能美好生活!
矢量策劃《濱海印跡-寧波非遺文創周》,作為2023寧波時尚節的特別活動版塊,囊括了“非遺印跡展、非遺印象秀、非遺市集、非遺講堂、非遺工坊”等系列活動,從傳統文化的普及、體驗再到推廣,建設“寧波紡織服裝非遺創新研究中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之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城市生活自然融合,助力寧波文創產業跨界發展。
發布:時裝古著并呈現,兄弟院校齊上陣!
連續14場時尚發布涵蓋了現代時裝、傳統服飾、兒童服裝、成衣品牌、設計師品牌、院校創意服裝等不同服飾風格、不同年齡層、不同發布主體。將傳統技藝應用于現代服裝,將時尚美學推廣到市民大眾。
產教:校地校企共融共通!
浙江紡織服裝職院與寧波文創港聯合主辦《濱海印跡》寧波非遺文創周,將寧波港埠文化、工業遺存,結合傳統服飾文化、非遺技藝,為寧波文創港柔性導入時尚美學,提升港埠文化軟實力,塑造寧波城市時尚文化地標;同時,與慈星股份、凌迪科技分別共建“針織星智造”和“3D服裝數字化設計”中國特色學徒制培養體系,為企業提供數字化技術推廣平臺。
擔當:文化與時尚共融!
2023寧波時尚節以“潮涌東方,風尚寧波”為主題,由浙江紡服師生以二十四節氣和寧波本地特色地標文創相結合專題創作《時尚二十四節氣》作為本次時尚節主形象展陳,每個節氣對應一件創意時裝,用服裝款式及色調的演變表達寧波二十四節氣,作為寧波本地最具代表性的服織服裝專業高校,主動承擔起代表寧波時尚與文化相融共創的探索性實踐。
實踐:理實結合,雙師共輔!
將寧波時尚節作為在校學生線下實踐的重要課堂,通過展覽看行業、通過產品看技術、通過崗位看專業,增強對行業、企業、專業的深度認知,準確定義自身的努力方向,跟著在校老師學理論、向企業老師學實踐,上好踏足社會前的必修課。
研討:科技應用為利器,文化交流為基石!
召開“科創中國”第七屆全國紡織服裝機器人應用高峰論壇暨全國服裝柔性制造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以“智織共舞 產教同行”為主題,加快構建紡織服裝業智能制造發展生態,深入推進紡織服裝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增強產業鏈韌性活力,推進產教融合深度互動,培養紡織服裝業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建設紡織服裝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期舉辦了“科創中國”科普講座。
舉辦了系列非遺講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紅幫裁縫技藝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帶來《百年紅幫:定制美好,創意時尚》,研究了紅幫胡淵源、紅幫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寧波金銀彩繡代表性傳承人許謹倫之徒、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高水平雙師雙能教師徐叢璐帶來《外物皆可繡——生活中的金銀彩繡》,從學術角度介紹了寧波金銀彩繡。
發布系列時尚科研成果。紅幫文化研究院發布《探索“浙”里的絲綢之旅》,以浙江為中心,梳理和挖掘了浙江絲綢文化,“尋思脈、閱古今”,傳承、傳播肯變革浙江的絲綢和絲綢之路元素。時尚經濟研究所發布《2022/2023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報告》,梳理了2022年寧波紡織服裝產業運行的主要經濟指標、效益情況、產業發展態勢發展亮點,探索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痛點,為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提供理論研究支撐和有益建議。時尚經濟研究所發布《2023中國城市時尚指數報告》,探索城市時尚的關鍵驅動因子,提煉時尚指數水平較高城市的經驗與做法,為中國城市時尚化發展提供積極而有意義的決策參考。